《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有内容)

2024-05-16 23:57

1.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有内容)

  2001年10月18**,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有内容)

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资料 简洁点 急.....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3.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主要内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主要内容

4. 关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资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优秀教案来源:不详    点击数:700    更新时间:2008-2-11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学习这篇文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 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文题 师生共同读题

 

[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2.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5.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主要内容

写了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②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③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 
905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2)对词语的理解。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主要内容

6.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资料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
青藏铁路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于1984年建成通车。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 17年来,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截止到2000年底,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8724万吨,发送旅客3573万人,完成进藏物资运输达875万吨。这条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运输线、幸福线、生命线。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远不适应需求。经过铁道部组织的精心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去年年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 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完工,工程设计为一级铁路。扩能改造后,青藏铁路西格段年通过能力将大大提高。 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建成使用,为格拉段入藏铁路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翔实的技术资料。   西格段于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预计2012年完工。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77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58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8 530 000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160 000延长米;涵洞2050座、37662横延米;隧道七座、9074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编辑本段青藏铁路支线工程
  青藏铁路建成以后还将以拉萨火车站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3条客货两运的支线。   据介绍,这3条支线在早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所有项目均在2020年前完工。支线铁路的建设加快,将给西藏天路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这3条铁路分别是:拉萨至林芝(即拉林铁路)、拉萨至日喀则(即拉日铁路)、日喀则至亚东(即日亚铁路)3条青藏铁路支线,全部建成通车后,青藏铁路将和这3条支线形成一个大大的y字形,总长度将达到2000多公里。   记者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发现,这3条铁路与其他线路均为西部开发性新线,规划总长1.6万公里,这些线路的建立,将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并打开多条西南、西北以及由此出境的新通道。   据悉,在这3条支线将分别通往西藏的亚东、日喀则和林芝。根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负责人去年4月的表态,通往亚东的线路将与印度铁路网连接,形成通向南亚、出印度洋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修建青藏铁路支线十分必要,眼下铁路部门和自治区已完成拉萨至日喀则支线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并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向巴平措说:“自治区将最大限度地挖掘铁路的巨大潜力和强大的辐射作用,冀望将来的支线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青藏铁路全线运营一年多以来,给西藏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照此看来,修建拉萨至日喀则和林芝的铁路支线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铁路给一向封闭的西藏所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令人感到振奋了。”   他说,尽管火车进藏只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它给西藏发展所带来的效益迅速凸显出来,“而且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甚至远远出乎我们的预料”。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当年年底西藏自治区预计第二年的进藏游客将突破300万人次,结果2007年接待游客大出所料地突破了40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了1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8亿元,比上年增长73.3%、占到全区GDP的14%左右。   “青藏铁路本身所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以及它所激发的‘西藏旅游热’有力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向巴平措说。   第三产业在西藏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2007年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5.8%;同时,人流的增加使得去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4.9%,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青藏铁路使得区域成本差异逐渐缩小、投资回报率上升,激发了当地民间资本、内地企业以及国外财团的投资热情,去年全区吸引民间投资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极大优化了西藏的投资结构。   向巴平措表示,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尚处于并将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处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阶段,西藏依然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基础建设。   “西藏人民已经从青藏铁路凸显出的巨大效益中尝到了甜头,不少农牧民直接或间接吃上了‘铁路饭’,许多剩余劳动力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人们看到了跨越式发展的希望。”向巴平措说。

7.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资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优秀教案来源:不详    点击数:700    更新时间:2008-2-11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学习这篇文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 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文题 师生共同读题

 

[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2.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资料

8. 《把铁路修到拉《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